周永开离休后,在万源市花萼山护林育林的20余年时间里,带动当地群众改变传统放牧耕作模式,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萼贝等中药材种植产业,成为践行“两山理论”的生动典范。如今,花萼山不仅重新披上了绿装,被誉为大巴山“生物基因库”,还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区,成为当地群众的“致富宝山”。
时下,正是中药材萼贝的收获期。在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一处萼贝种植基地内,村民项尔华正带着人采挖成熟的萼贝。大家用手轻轻地拨开泥土,小心翼翼地将萼贝采挖出来,再轻轻地放进篮子里。这些白白胖胖的萼贝,看似个头不大,但特别金贵,一颗价值至少20多元。虽然忙得满头大汗,但这满满的一筐宝贝,让项尔华心里乐开了花。
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萼贝种植大户项尔华:我的萼贝面积有两三亩,长势相当好,可能今年要收几百斤,今年准备卖给村上集体组织,可能我要卖几十万。
万源萼贝,因产于万源境内的花萼山而得名,萼贝耐寒,对生长环境要求高,有止咳化痰的功效。万源萼贝在川贝中个头最大,产量最少,是川贝中的精品,早在清代就被列为朝廷贡品,素有“川贝甲天下,萼贝冠全川”的美誉。周永开在花萼山护林育林期间,通过不懈努力改变了当地群众上山砍树、采药、放牧等靠山吃山的做法后,经过反复调研,发现花萼山有着适合贝母生长的优渥条件,便出钱买来贝母种子,在官渡镇项家坪村让部分群众探索试种,并逐步推广开来。正是萼贝这一产业,彻底改变花萼山贫穷的面貌。
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萼贝种植大户项尔华:周永开组织老百姓种植萼贝,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有规模了,老百姓腰包也鼓起来了,山上的生态好了,没得破坏了。现在村上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,专门种植萼贝,面积种得相当大,把老百姓集中起来,以集体入股的形式,收入也相当可观。
目前,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在不破坏花萼山生态环境的前提下,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丰富的萼贝种植经验,于2020年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,采取“支部牵头、公司统筹、分户种植”的模式,大力发展萼贝种植的同时,还多元发展重楼、黄精、白芨等中药材种植产业,规模化中药材种植20余亩,年收入达70余万元,带动200多户900多名村民全部加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来。让花萼山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。
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支部副书记杜成柳:接下来我们将在周老书记“金色致富”理念指引下,把村里的种植散户纳入村集体经济,打造以贝母等为主的800亩省级中药材示范园区,建立电商销售平台,统一管理,统一销售,将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得更好,让群众的收入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,不辜负周老书记的期望。(记者 王玉杰 段睿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