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续拼战,镌刻城乡优美环境样板
  • 来源:万源市城乡环境治理办
  • 作者:admin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7-22
  • 点击数:人次
  •   万源市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按照《2024达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意见》要求,全市燃烧一座城、一条心、一起干”的热忱,全域奋勇拼战塑造城乡环境优美“底色”,全面建设“巴山画屏 f 红城万源打造托底性帮扶环境治理“万源样板”

      对标对表,完善机制压实责任。一是定方向,明任务。全市将城乡“环境整治”列入达州市托底性帮扶打造“万源样板”之“四大工程”内容并一体推进。同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解决“群众最不满意十件事”和“拼战赛台”工作内容,号召全员争先进,创一流,跑出“加速度”,建设愈加靓丽的城乡面貌。二是制方案,定标准。制发《2024年万源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意见》《关于贯彻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“五大规范”行动的通知》《关于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“五清”行动的通知》《万源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》等,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定目标,明任务。三是强措施,优方法。持续推广“两书四单”工作法,“倡议书”倡到边、“督办函”督到底,“任务清单、问题清单、责任清单、整改清单”扛责到底,严格落实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区制度,确保环境治理全覆盖、无盲区、不遗漏。

      同向同力,突出重点专项整治。一是重点整治“容貌秩序”。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“五大规范”“五项清理”行动,进一步规范“卫生、张贴、停车、线网、摊点”秩序,强化“路面地面清扫、垃圾堆物清净、广告招牌清理、水面屋面清亮、违章搭建清除”,切实有效解决了垃圾乱扔、车子乱停、摊子乱摆、广告乱贴、管线乱拉等突出问题。二是重点提升“路域环境”。开展国省干线、农村公路环境治理“三清三补”(清水沟杂物、清护坡垃圾、清杂树杂草,补破损路面、补标识标线、补安防设施)工作,清理路面及水沟4850余公里,增补警示标牌1340余块,补破损路面2.54万余平方米,清理坍方5000余立方米。三是重点攻坚“停车难题”。扎实推行“六个一”工作法全面开展“缓堵保畅安心停”工程。今年来,全市累计新增临时停车位6420个,其中城区新增临时停车位11处1100余个,乡镇场镇周边新增临时停车位143处5300余个,“停车难”逐步实现“安心停”。四是重点防治“扬尘污染”。将“扬尘”治理纳入市人大常委会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专项检查,重点检查了道路、矿山、工地等敏感部位的扬尘治理情况,督导企业压紧压实扬尘治理主体责任。

      高质高效,聚焦城市功能提升。一是推行专班工作机制。全力建设“山水之城”,吹响城市环境整治“集结号”,以环境整治“小切口”推动市容市貌“大变局”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“山水之城”建设专班,围绕城市“空间拓展、功能完善、品质提升、环境治理”四个方面,“周例会、月调度”,挂图作战。截至目前,编印《红城战报》10期,《城市综合治理拼战周报》27期。二是推动污水达标排放。新(改)建污水管网11.6千米,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96%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从一级B标提升至一级A标。治理城区河道溢流直排口15处、区域管网淤堵混接50余处。同时乡镇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权移交属地乡镇政府,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,污水处理基本实现“看得见、能管住、管得好”。三是推动社区基础提质。强力整治社区物业管理、城郊环城道路、管线私拉乱接、墙面破损脏污、排水管网不畅、路灯缺失昏暗等问题。截至目前,改造完成社区背街小巷5个,新增口袋公园1座、人行廊桥1座,安装背街小巷路灯216盏,规范整理蜘蛛网30余处,清理违规违建窝棚17个,增设特色果皮箱200个,修复管网40余处,疏通下水道13处。四是推进城市精细管理。健全城市综合管理联动机制,全面推行城管“721”工作法,规范管理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1015个,拆除破损527个。设置城管党员责任区、党员服务岗,打通城市服务群众最后“一米”;出台城管惠企便民“八条措施”,规划设置自产自销临时摊区3处,改造“爱心小商铺”35个,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2000余个,非机动车实现规范化停放。

      求实求新,全面推进垃圾治理。按照“五有标准”和“四个环节”要求,巩固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企运输、县处理”收运处置模式,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。一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,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。制发《万源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》,积极开展“村庄清洁行动”。据统计,全市现有村镇(社区)保洁人员4300余人。新增垃圾设施设备(池、桶、箱)910余处(维修垃圾房90个),新购置洒水冲洗车5辆,新建再生资源回收站(点)4个,实现村庄保洁全覆盖。二是保障垃圾及时清扫转运,畅通农村垃圾转运机制,严格执行《万源市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管理办法》,确保24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(点)及时清运。加强行政区划调整撤并乡村的衔接管理和“非正规垃圾堆放点”的治后管理。目前21个撤并乡和全市46个“非正规垃圾堆放点”实现常态管理。三是深化垃圾处置财政兜底,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瓶颈。2024年,充分保障环境治理经费,全市289个村级公共服务经费年度预算安排由每年8万元/村增加至15万元/村,为乡村环境治理注入强劲动能;市城投公司(国有公司)全额承担农村生活垃圾的转运费、无害化处置费,为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置提供了坚实保障;按照“乡镇财政补一点、集体经济出一点、社会机构捐一点、属地居民交一点”等方式,全市100余个行政村(社区)实现农村垃圾治理资金保障,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注入群治合力。四是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,农村生活垃圾“源头减量”。截至目前,全市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89个、建成慧源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个、建立农村面源污染农膜回收网点10个,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幅提升。市餐厨垃圾处理站主体基本建成,设备安装完成40%,年内可投入运营。全市实现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、无害化处置率100%。

      用心用情,宣传引导发动群众。贴近群众宣传,让市民群众天天听“整治”、日日见“效果”,耳濡目染,完成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的转变,最大限度凝聚环境治理合力。截至目前,撰写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简报22期、工作信息30余篇,通过万源发布等本地平台发布信息50余条。以“三八妇女节”“党员活动日”“六 f 五环境日”和“开学第一课”“主题班会”等活动为载体,开展环境治理“七进”活动,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爱卫生。制作宣传标语2幅,发放环境治理倡议书8000余份,环保宣传单4000份,文明劝导600人次。通过“达州市托底性帮扶万源现场会”,促进交流,互学互鉴,选树典型,引导各地各单位学有标兵,干有样板。同时联合市老促会、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“颂优美环境展老区新貌”征文活动,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治理“进校园”活动。

      督导督办,直面问题闭环管理。一是坚持民主评议。今年来,市政协对31个乡镇(街道)乡村环境治理工作质效进行季度“民主评议”并打分排名,对排名靠后的乡镇进行了“民主监督”。二是坚持反向倒逼。通过市委督查室《督查通报》、市委组织部“拼战赛台”、市委宣传部“民声直达”、市治理办“季度曝光”等,制发城乡环境治理《督查通报》16期、《赛情快递》3期、《民声直达》“红黑榜”19期、“季度曝光”2期,责成单位主要责任人公开承诺整改,快速响应群众呼声,倒逼环境整治。三是坚持暗访督查。坚持“周巡查、月检查、季通报、年考核”督查机制,开展督查80余次,下发整改督办通知56期。高质量完成重点调研、重要会议、重大活动等期间环境整治行动20余次,完成“农村村级保洁队伍建设、缓堵保畅安心停”调研报告2篇。

    分享到: